宋城

壮丽70年middot奋斗新时代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保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渴望走出自己熟悉的空间:在高山大河间跋山涉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驰骋……从陆地的此端走向彼端,从大洋的此岸前往彼岸。

行走,去追寻远方的风景,一路寻觅、欣赏,一路释放、解脱,一路积累、沉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远行,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带动着旅行方式在变、路线在变、喜好在变、体验在变,而不变的是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逐。

让更多人能够逐梦,有钱有闲是基本条件。70年来,中国人的全年假期从59天增加至天,中国人真正有“闲”了;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国民收入稳步增长,中国人也渐渐有“钱”了,旅游的发展推动着有钱有闲的中国人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放心消费。

据文化和旅游部测算数据显示,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从美丽乡村建设到深度扶贫,从带动就业到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从创收外汇到旅游外交,从生活日常到精神补给,旅游展示了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

旅游从6个方面——“吃住行游购娱”让大家从物质到精神得到了满足。本文将以小见大,从6个角度寻找中国旅游的独特基因和密码。

吃舌尖上的大生活

讲故事

陕西省石化厅退休干部顾超回忆起旅途中的食物,他说:“年,我带着刚满7岁的儿子去北京出差,住在了前门附近的旅社。当时北京小吃特别少,拿着地图也找不到哪里有好吃的,为了省钱我们就连续吃了5天饺子。之后儿子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再吃饺子了。”

“00后”的邵可欣经常和父母一起旅行。除了预定好酒店外,她会提前把旅行中的美食攻略做好。“年在台湾省,我和妈妈把士林夜市、宁夏夜市都体验了一番,我觉得美食夜市就是台湾的代名词。”邵可欣说。

看变化

上世纪50年代粮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饮食业随着物料丰富、不断创新,美食充实着人们的生活。作为旅游的标配,美食成为旅游体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食品短缺,追求美食成为一种奢求。改革开放后,食品供给实现了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超过4万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12.9%;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年的5.1%提升至年的11.2%。

以前,在外就餐考虑最多的是哪家的菜便宜实惠,如今消费者更注重哪家的菜有特色、就餐环境好。不仅如此,团购、外卖、订座、点评……“互联网+”在餐饮行业得到全面渗透和深度扩展,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固定配方、统一采购配送等现代管理方式实现了产品标准化。

一条条承载城市饮食灵魂的美食街,在时代的浪潮中兴起、重生;餐桌上的食物从匮乏到丰富多样;餐厅里的美食从单一菜系到囊括全球特色……

风云七十载,城市的美食地标在不断更迭、变换;人们对吃的追求越来越高,餐桌上的小天地也变得五彩斑斓。从单一到丰富,从充饥到健康……在“食”代变迁中,餐桌文化记录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折射出了中国人生活品质的变化。

如今的美食种类丰富多样

聊成就

中国饭店协会秘书长助理张翔

随着中国餐饮市场的不断变化,未来的餐饮企业将会在服务中与时俱进。餐饮企业如今有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大众消费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餐饮企业将服务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创建绿色餐馆,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住旅途的夜,睡在哪儿

讲故事

“小时候,政府大院旁的招待所,单独的房间、洁白的床单、簇新的暖水壶,虽然房间里还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却已是县城里最‘豪华’的地方。”一个普通的招待所,成为“80后”公务员李女士对于“酒店”一词最初的记忆。

媒体从业人邵先生经常带着家人假期旅行,最近民宿成了他的新选择,“上一次出游我们选择了黄山的一家民宿。民宿主人从北京辞职,专门来此把徽派小院改造成梦想中的样子,夫妻二人一边经营一边生活。住下来的客人在小院里听着他们的故事,仿佛在拜访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看变化

车站旅社曾是出行首选。

年,中国入境人数达到万人,而当年北京仅有7家涉外饭店。同年,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提出,“每个省建一家旅游宾馆”。

随后一批耳熟能详的大酒店横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饭店、北京建国饭店、南京金陵饭店……随着改革开放,旅游业迅速崛起,中国旅游住宿业经历了“奔跑式”的高速增长。截至年底,全国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共有家星级饭店,其中一星级82家,二星级家,三星级家,四星级家,五星级家。

然而品质有保障但价格不亲民的高星级酒店并不适合所有人。年,如家快捷连锁酒店诞生。干净舒适且价格亲民的快捷酒店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迅速在全中国遍地开花,达到家之多,成为住宿业的“中流砥柱”。而随着我国的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消费方式不断创新发展,大住宿业市场愈发细分,酒店、民宿、短租公寓等更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载体。无人管理的“胶囊酒店”让人随时随地在机场、车站补觉;房车的流行,可以带着“家”游在路上;科技赋能,在线选房、入住“刷脸”,住宿方式变得便捷和简单。

在酒店方面,度假酒店开始出现,旅游的目的地不再是城市,而是在鸡犬相闻的村落,湖畔山谷雨林,在海南的海边、浙江的古镇、四川的山巅……一大批“生活在别处”的度假型酒店开始出现,为城市人群打造了逃离城市的“伊甸园”。

行走在旅途中,每一个美好的夜晚都能为下一段路程充电,而每一次特别设计的住宿场景,也将成为美好生活的新体验。

如今,民宿格调品位也在提升。

聊成就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

作为居民消费的重要载体,住宿从“有的住”向“住得好”升级。住宿业正在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住宿业服务品质和产业发展质量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未来,大住宿业的发展引领着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国家大力发展优质旅游的前提下,更多创新业态将不断涌现:住宿业态主题化更加鲜明;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标配;人工服务将成为奢侈品……相信随着行业的不断创新,住宿业将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强力“助推器”。

行一票在手,说走就走

讲故事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海螺沟,爷爷曾讲过,当初甘孜马帮盛行,每家每户至少都有一匹骡马,作为家中运输和挣钱主力。爷爷作为马帮的一员,亲眼见证着海螺沟冰川从当初名不见经传,仅靠驴驮马背才能进入,变成如今仅国庆1天就可接待游客1.5万人次的5A级旅游景区。他总爱说,换做以前,需要多少马才能将这么多人全部驮进海螺沟哦!”网友一棵草说。

看变化

绿皮车曾是人们远途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一部旅游史,近乎一部交通史。旅游从物理上来说,首先是旅行者地理方位和活动范围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旅游生活的巨大变迁,正是以交通的进步作为基础。

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百废待兴。大城市的交通工具相对简陋,而全国铁路一半处于瘫痪状态。即使有如故宫和八达岭长城这样的景点陆续开放,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旅游仍然是遥不可及的远方。

上世纪70年代,逐步形成的全国铁路网骨架,令一部分人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改革开放是中国旅游交通发展史的巨大转折点。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铁路大动脉建设战略。年,原铁道部设计出了“推动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战略,中国铁路大规模建设拉开序幕。到年末,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从绿皮车到黄皮车再到和谐号和复兴号,中国铁路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国旅游构筑起巨大的时空转换通道。

高速公路交通现代化是另外一个主要标志。从年10月31日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截至年12月28日,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4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

民用航空的发展是旅游业的又一大标志。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次。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6.1亿人次,全行业飞机达架,我国定期航班航线总数为条,新辟国际航线条。全国颁证运输机场个,其中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共37个。

这并非中国旅游交通的全部。直到年才允许私人拥有汽车,到年私人汽车保有量达2.05亿辆,将家庭出游拓展向新空间。

昔日的自行车大国,成为汽车消费大国,也成为旅游大国。

高铁大大改变了游客出行时空感。

聊成就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窦文章

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壮大,旅游交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分类和学术分类,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一致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cyadian.com/schd/35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