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0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0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明确到0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01年7月19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01—05年)》正式发布,《方案》提出率先基本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努力成为共同富裕改革探索的省域范例。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努力成为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省域范例。随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发布,“共同富裕示范区”花落浙江,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率先开始探索。纵观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当下唯一的“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偏偏是浙江?
01
浙江有什么
从自然地理的高空俯瞰,浙江的山地丘陵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天目山脉、天台山脉、会稽山脉、雁荡山脉、仙霞岭山脉等于此交汇,历史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俗语也因此得以印证。浙西,钱塘江曲曲折折从衢州、杭州的丘陵间穿过,在杭州湾汇入东海,冲击形成的浙北平原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平坦地势。钱塘江在《后汉书·地理志》中称之为浙江,便是今天“浙江”名字的由来。浙东,一千余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在与海洋的浪花波涌中,形成了三千多个岛屿。山河湖海孕育出了千岛秀美、钱塘浪涛、富春山居……也收获了来自自然馈赠的竹笋、香榧、山核桃、茶叶、海鲜等丰富物产。沿着历史人文的脉络上溯,浙江从远古的河姆渡文明、良渚文化一路走来,虽有发达的稻作农业,但可用的耕地却不多,且省内不产一油一煤,无法“坐吃山空”。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重儒轻贾、重农抑商”,拜这山水所赐,浙江自古就衍生出以家庭作坊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隋朝时期,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加速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唐以后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进一步催生了浙江人文与经济的同步发展。以手工业为主的桑蚕、织造、茶叶、瓷器等闻名海内外,沃土之上也滋养出自由开放的人文精神。明朝袁宏道初到绍兴时,感叹江南此地“名士多于鲫鱼”。迈入近代以来,浙江的沿海城市陆续开埠,浙江成为近代工商业和商帮的摇篮。但随着上海大都会的崛起以及清末战乱动荡,浙江从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逐渐暗淡。新中国成立后,浙江民间一直流传着“国资不疼,外资不爱,只好民资顶上”的俗语,没有东北“共和国长子”的工业根基,也没有浦东或深圳的政策扶持,靠着自下而上的生产力,浙江野蛮生长,创造出了桐庐的快递、海宁的皮革、永康的五金、义务的小商品……探索出了以萧山模式、温岭模式、嘉善模式、慈溪模式、安吉模式等为代表的浙江模式。时至今日,我们问浙江有什么?在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的交叠下,浙江有10项人类非遗、41项国家级非遗以及项省级非遗在乡野间涓涓长流;浙江有近处A级景区,4处世界级文化遗产伫立在山海之间;浙江还有近万的各类市场主体,有约万户的个体工商活跃在乡镇村域……那么,只有这些,就够了吗?
0
浙江凭什么
如果说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之一,一定不会有人质疑;换个角度,如果说浙江是中国文旅发展的“领跑者”之一,它也一定受之无愧。文旅产业夯实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年至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高于全省GDP现价增速3.1个百分点;同期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高于GDP现价增速1.7个百分点,对全省GDP的综合贡献超过18%。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对我国省域旅游竞争力和重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名,其中浙江省位列第三;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年全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的排名中,浙江省再次位居全国第二,与第一名的北京仅有细微差距。浙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双双迈入万亿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县域文旅经济位列国内第一梯队。00年11月《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00》发布,该报告对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情况作了全面梳理,公布了“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这些百强县分布在全国1个省份,其中浙江省以5个县市位居全国榜首,引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cyadian.com/scyy/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