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好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6794946.html这是一首相思爱情诗。前半部分从思妇的角度来写:女子为了采摘一朵荷花,不惜临水涉江,其内心的热忱不言而喻;她辛苦采到的荷花是想要送给谁呢?当然是远方的那个让她魂牵梦萦之人。“采之欲遗谁?”句,轻轻提起,仿佛她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迫不及待想要把荷花送给心上人了。“所思在远道”句,直流而下,宛如一声长长的叹息:因为那个人远在天涯,她无法见到,心中失落万分。此二句自问自答,将女子由欣喜转为失落的心理过程准确地刻画出来,同时也点明了她“忧伤”的原因——“所思在远道”。前四句通过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执着、痴情,而又略显天真的思妇形象。后半部分转换视角,将镜头切换到“远道”之人:游子回头眺望故乡,希望看到闺中妻子,可是长路漫漫,山水迢递,哪里望得见呢?从“所思在远道”到“还顾望旧乡”的转换,十分紧凑自然,就好像二人之间产生了心电感应:当她在思念他的时候,正好他也在思念着她。只是,他们互相不知。柳永曾在《八声甘州》中写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这种两两相望、望而不见,“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的情愫尤为动人。本诗也是如此,盼归之人满怀期待最后希望落空;思归之人有家而不能回,只能徒然叹息……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同心而离居’?为何一定要相思相望于天涯?”或许,为了追逐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或许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
诗词丨知识丨背诗丨感悟
点击蓝字古诗词赏析,免费订阅天天学诗
背诗
复习
07.22
7.07
每日背诗
瑶瑟怨
7.06
每日背诗
剑门道中遇微雨
7.05
每日背诗
乌衣巷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注
诗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⑴飞来山:一作飞来峰。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⑶闻说:听说。
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⑸只缘:一作自缘,自然是因为。
简析
诗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宋仁宗皇祐二年()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参考资料
1、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48
2、王运熙.历代诗歌浅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您的?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古诗词赏析看久了会写诗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cyadian.com/scwh/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