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疫:我们为什么家里蹲?
文
杨语
1、“家里蹲”小组和“啃老吧”
我看到一条新闻,日本的一个“啃老族”在父母过世后饿死家中。我好奇,在中国,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想工作,总能找到份过得去的,也不会有人在礼节上对你吹毛求疵。中国的年轻人也会“啃老”吗?
我在豆瓣上找到一个小组叫“家里蹲”。里面的两名组员,李月和胡瓜瓜,接受了我的采访。
李月今年31岁,女,没有工作,住在父母家。
李月戏称自己是个“全世界找地方蹲的家里蹲”。原本,她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大学读国际贸易,大三那年转到意大利学文学。本科三年的课程,她读了六年。读完后,用剩下的奖学金留在那不勒斯生活一年,之后回国。到现在她已经在家里待了两年。
胡瓜瓜今年32岁,男,没有工作,住在父母家。
他花父母的钱,父母种地,种什么,他就吃什么。大他10岁的姐姐偶尔给他些零花钱,用过的两台电脑,一台是姐姐买的,另一台是父母买的。
胡瓜瓜认为自己智力低下。但听上去完全不是这样。他说话斯文,声音柔和,敏锐地捕捉电话另一边的情绪和谈话动向,知道如何在每一个节点上抛出问题,甚至提醒我,“这个问题你怎么不问?”隔着电话,能想象他坐在炕上或者院子里,眼睛微微闪光,看起来兴奋又机敏。
和陌生人聊天是胡瓜瓜的主要消遣。胡瓜瓜的家在北方农村,家门口是条国道。每天,他坐在炕上玩手机,刷微博。偶尔接到拨错的电话,便拉着对方聊天。他常被夸“说话真文雅,不像个北方人”。别人说什么话他都能接上,问对方工作生活,遇上年纪大的就听他们炫耀人生经历,陌生人也能聊上将近一个小时,甚至加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cyadian.com/scjq/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