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

有声书宋城怀古春秋卷第四章第


《宋城怀古》系列春秋卷第四章

相传,五代末北宋初,著名的道教学者、华山派道士陈抟为了研究道家《周易参同契》与佛家《参同契》的异同,曾经专门寻访唐代高僧、“石头和尚”希迁的遗迹,云游了希迁的故乡——端州。

陈抟在端州游访一遭后,在州城东门外的石头岗题书“福寿”两个大字。

南宋隆兴年间(-),肇庆府知府张宋卿来到石头岗,看到陈抟题书的“福寿”两个大字后,即在石头岗修建“石头庵”,以纪念“石头和尚”希迁和保护陈抟的墨迹。

明宣德六年(),肇庆府知府王罃将石头庵改建为“崧台书院”,作为传播诗书礼教和士人讲读之地,而将石头庵迁到宝月台,遗址在今宝月公园西侧。相传,该处是“石头和尚”希迁的出生地,其母梦婴儿抱月而生,故原名为“抱月台”。

那么,“石头和尚”希迁是何许人也?

石头和尚(-),唐代禅宗高僧,本姓陈,名希迁。

唐太极元年(),希迁前往韶州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市南华寺),拜投佛教高僧惠能门下参学,尚未受具足戒。

惠能(-),俗姓卢。唐代高僧,佛教禅宗的南宗开创者,禅宗第六祖。世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州市),生于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乃一个不识字的樵夫,听人诵读《金刚般若经》,发心学佛,拜投禅宗第五祖弘忍门下。弘忍选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表示对佛理的体会。弘忍便秘授禅法,并付与法衣。仪凤二年(),到韶州曹溪宝林寺弘扬禅学,宣传“见性成佛”,成为禅宗正系。因在南方倡导顿悟法门,称为“南宗”。

北宋景德年间(-)释道原撰《景德传灯录·卷五》载:高僧惠能昭示将圆寂,希迁赶紧问惠能:“师父圆寂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惠能用手指向北方,云:“寻青原行思去!”

高僧惠能圆寂后,希迁前往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县)青原山静居寺,师事于行思禅师。

行思(-),唐代佛教禅宗高僧。俗姓刘,吉州庐陵县人。幼年出家,从禅宗第六祖惠能学法。与南岳怀让禅师并称“二大弟子”,同嗣于惠能法脉。后居庐陵县青原山静居寺,故号曰“青原行思”。门徒云集,禅风大振。其后,法脉衍出云门、曹洞、法眼三系。

希迁与行思禅师见面后,问答之间,机辩敏捷,直下承当。行思赞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青原行思》)

不久,希迁受命于行思禅师到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参学于怀若禅师。

经过一番修行后,希迁重返青原山静居寺得到行思禅师的衣钵真传。

天宝元年(),行思禅师圆寂后,希迁来到南岳南台寺。寺院东侧有石如台状,他结庵于台上,时人称他为“石头和尚”。

简介

贾穗南《宋城怀古》

《宋城怀古(人物春秋端州历史文化)》作者贾穗南以纪实的写法,以端州灿若星汉的历史名人为主题,从南朝、唐宋一直到民国时期等各个朝代来入笔,意在传承历史,启迪后人。通过拨开层层薄薄的历史迷雾,透过处处斑驳沧桑的文化遗存,让人们感受到整个端州历史命运的脉动,窥见一方神奇土地的种种人事沧桑和发展变迁,完成一次“人文端州”之旅。

主持:汪苏苏

文章:贾穗南编著《宋城怀古》(春秋卷)

图源:网络

BGM来源:腾讯网

编辑:汪苏苏

校对:冯丽珍

编审:郑明春

监制:王锦豪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

《端州新闻》播出平台:广东公共频道

首播:《DV现场》播放结束后

重播:逢周一至周六中午12:3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cyadian.com/schd/10607.html


当前时间: